新冠藥專利搶注大戰開打,外企超50項專利“被無效” 二維碼
7
2020年3月28日,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的CEO Daniel O'Day發布一封公開信,再度將瑞德西韋(Remdesivir)拉進人們的視線。
根據這封公開信,當新冠病毒出現時,吉利德便開展了瑞德西韋治療潛力的研究,該公司正在加快臨床試驗,已向1000多名患者提供瑞德西韋。
瑞德西韋是一款未上市的抗病毒藥物,由吉利德科學研發。此前,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(FDA)曾批準瑞德西韋“孤兒藥”資格,其適應證為新冠病毒肺炎(COVID-19)。不過,多家非政府組織公開質疑,吉利德科學此舉是在鉆法律空子,僅兩天后,吉利德便向FDA申請撤銷孤兒藥認證。
瑞德西韋是目前最有希望治療COVID-19的抗病毒藥物。圍繞瑞德西韋正在進行6項臨床試驗,治療不同類型的COVID-19患者。其中,在中國進行的兩項臨床試驗結果將在4月下旬揭曉。
即便該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證實,未來在中國市場仍然將面臨專利糾紛。
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,于2020年1月21日,提交了“瑞德西韋在制備用于治療2019新型冠狀病毒藥物中的應用”的專利申請。
而2016年9月16日,吉利德公司曾在中國提交瑞德西韋用途專利申請,其可能獲得授權的主題是“瑞德西韋在制備治療SARS或MERS病毒藥物中的應用”。SARS和MERS皆是冠狀病毒家族成員。 北京一名知識產權律師告訴《財經》記者,武漢病毒所的專利申請,不可能落入吉利德科學2016年冠狀病毒用途申請的保護范圍,但一定會落入2011年的瑞德西韋化合物專利的保護范圍,這項專利還沒到期。
藥品還未獲批,圍繞其中的專利糾紛依然疑云遍布。事實上,跨國藥企在中國的專利糾紛,早已是常態。
仿制藥企發起專利挑戰,國家知識產權局做出專利無效或者有效維持的決定,原研藥企或者挑戰者不服決定、發起訴訟,這幾乎是制藥行業專利戰爭的固定劇情,在全球都會發生。在中國,這種糾紛發生頻次更高。
據《財經》記者不完全統計,近十年,至少53項藥品相關專利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復審部門宣布無效,多數進入法律訴訟環節。
圍繞原研藥專利的糾紛,主要分為三種:專利授予糾紛,發生于專利申請者與專利部門之間;專利挑戰的糾紛,發生于原研藥企與仿制藥企或個人挑戰者之間;專利侵權糾紛,發生于原研藥企與仿制藥企之間。其中,由專利挑戰引發的糾紛與訴訟,近些年發生最為頻繁。
專利鏈接制度,被視為仿制藥上市前調和仿制藥企與原研藥企專利矛盾的“良方”,中國藥、法兩界為此激烈討論。這一制度在正式的文件中仍然是“探索建立”,不過,一些創新型國內藥企此次和跨國藥企站到了一邊,積極呼吁推出專利鏈接制度。
強仿獲批合理否 “真不知該怎么向公司總部交代,總公司老板看到的是中國越來越重視保護知識產權,可我們不得不通知他們哪款專利藥被強仿了、專利被挑戰后無效了,甚至有時還輸了官司。”一位跨國藥企在華公司知識產權部門負責人接受《財經》記者采訪時說。文章來源于活粒 ,作者活粒
|